當前位置: 首頁  >  民進藝苑  >  文學

品讀那定格在歷史影像中的城墻

發(fā)布時間:2015-10-08  來源:民進南京市委會

放大

縮小

  可以看出,民國初期南京城墻余威尚存,但在火炮等先進武器面前,其軍事防御能力已經(jīng)大為減弱。明信片還提及一個重要細節(jié):清末民初南京城仍舊執(zhí)行朝啟夕閉的城門管理制度。

  中國古代城市基本上都設有城墻,中國著名古都北京作為元、明、清三朝京師,其城墻更具備典范意義。在元大都基礎上,明清北京城經(jīng)過五百年建設,形成近乎完美的帝都格局。20世紀初,瑞典人奧斯瓦爾德·喜仁龍形容北京城墻為“最動人心魄的古跡——幅員廣闊,沉穩(wěn)雄勁,有一種高屋建瓴、睥睨四鄰的氣派?!?/p>

  來自瑞典的藝術史大師、哲學博士、漢學家喜仁龍,1921年獲國民政府總統(tǒng)特許考察北京城墻,在溥儀陪同下成為第一個獲準進入世界上最大的皇宮——北京紫禁城實地勘察和攝影的外國人。他花費半年多時間逐段拍攝北京城墻和16座城門,他視北京城墻和城門為世界奇觀,“作為北京歷史和地理的界標,是最美的景觀,里面包含著中國歷史某些重要篇章的可貴線索?!?0世紀初北京城墻正不斷遭受破壞,喜龍仁對城墻和城門的未來憂慮:“這些奇妙的城墻和城門,這些北京絢麗多彩歷史的無言記錄者,它們的豐姿到底還能維持多久呢?”

  經(jīng)過科學考察測繪并結(jié)合文獻資料,喜龍仁寫成《北京的城墻與城門》一書1924年在英國倫敦出版,書中收錄照片109幅、測繪圖紙50幅以及大量工程勘察記錄,喜仁龍感到“自己對中國這座偉大的都城盡了一點責任?!贝罅勘本┏菈嵕罢掌故玖瞬┐缶畹闹腥A文化。建筑大師梁思成深受喜龍仁思想觀點影響,這也成為他20世紀50年代挺身捍衛(wèi)北京城墻的理論根據(jù)。

  如今,北京城墻與城門幾乎喪失殆盡。喜龍仁的著作成為北京城墻最完整詳實的史料,成為一部不朽的著作。正是由于這位外國學者的努力,北京城墻珍貴的歷史身影得以存世。

  城墻起源與中國文明的起源以及中國社會歷史變革直接相關。城墻是中國古代城市的核心要素,它為城市文明的誕生提供了安全空間和基礎保障。離開了城墻,城市文明無法獨立生存和持續(xù)發(fā)展。城墻記載著城市的變遷和歷史人文事件,成為見證城市文明和人類命運的紀念物。古老的中國城墻蘊含多元文化價值,物化了中華民族對歷史的集體記憶,讓我們對身邊為數(shù)不多的古城墻心存敬畏。

 ?。ㄗ髡呦得襁M會員、南京市城墻保護管理中心研究員)

作者:劉斌     責任編輯:張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