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關于加大農田殘膜污染治理力度的提案

發(fā)布時間:2016-05-12  來源:中國民主促進會中央委員會

放大

縮小

  隨著農業(yè)現代化進程的不斷推進,使用地膜已成為確保農業(yè)高產穩(wěn)產的重要手段,但是使用地膜也出現了一系列問題。以棉花種植為例,近年來單產在逐年下降,多年的豐產田還不如新開荒的地產量高。后經技術人員調查發(fā)現:種植棉花3-5年的土地,平均廢膜殘留量13.5克/平方米,每畝平均殘膜殘留量8.99公斤;8-10年的土地,畝平均存廢膜量12.5公斤,土地減產達7%;種植13年以上的土地,平均畝廢膜量在34.3克/平方米,每畝平均22.87公斤,減產達17%;污染最重的土地殘膜殘留量每畝在40多公斤。殘膜需要200-400年才能分解,多年的殘膜沒有回收,與土混雜在一起,在耕地表層的三十厘米中形成不透氣、不返墑的板結層。殘膜影響了農作物吸收氧分和水分,導致農作物減產,也嚴重影響了土壤的再生產能力。導致地膜回收難、殘膜污染嚴重的原因主要有:

  一是農用地膜質量標準不高,導致廢舊農膜回收利用較難。國家對農用地膜厚度規(guī)定的技術標準是0.008±0.003毫米。在實際生產中,企業(yè)和使用者普遍生產、銷售和使用最低標準即0.005毫米的超薄地膜。而低標準的超薄地膜老化速度快,易破碎,難撿拾,機械回收效率低,加工利用成本高,這是造成廢舊農膜回收加工利用難的最主要原因。

  二是宣傳教育工作不到位,廢舊農膜引起的農業(yè)面源污染正在加重。過去多年農業(yè)生產中大量推廣應用超薄地膜,加之對廢舊農膜回收利用工作的認識不到位、不重視,每年殘存在土地中的農膜至少占使用總量的10%左右。其結果是影響農機作業(yè)和作物生長,降低耕地質量,污染水源,危害牲畜健康,破壞村容村貌與農田景觀。

  三是對廢舊農膜回收利用扶持力度較弱,農民回收和企業(yè)回收加工利用積極性不高。因為沒有直接經濟回報,農民回收地膜沒有積極性;廢舊農膜雜質含量高,回收與再生加工利用成本高、收入低、利潤薄,屬于經濟效益小、生態(tài)和社會效益大的行業(yè),在缺乏資金、項目、政策支持的情況下,廢舊農膜回收利用對社會資本和企業(yè)進入缺乏吸引力。

  四是針對地膜回收缺乏全國性規(guī)范性文件。目前僅部分省市有相應的地方性規(guī)范性文件,但現有規(guī)范性文件不便做出禁止性和處罰性規(guī)定,出現了對廢舊地膜污染和回收不力的后果沒有處罰依據的實際問題,不能適應廢舊農膜回收利用的實際需要。

  針對以上所提出的問題,要徹底根治殘膜對耕地的污染應采取以下辦法:

  一、制定新的農用地膜生產標準。目前使用的地膜太?。ê穸葹?.005~0.008毫米),容易破碎是造成地膜回收難的主要原因之一。為了從源頭上防止、限制不符合國家質量技術標準的超薄地膜進入農資市場,建議國家將農用地膜生產標準定為:厚度為0.016~0.020毫米。

  二、加大宣傳教育,提高回收地膜的自覺性。防治地膜污染要加大宣傳教育,利用各種媒體廣泛宣傳“白色污染”的危害性,提高各級領導、生產銷售企業(yè)以及使用地膜的農民群眾對地膜污染危害的長遠性、嚴重性,恢復困難性的認識,提高回收地膜的自覺性。

  三、制定優(yōu)惠政策,加大扶持力度。對于交回廢舊地膜的農民,購買新標準農用地膜給與一定的價格優(yōu)惠,鼓勵農民回收農用地膜。對從事廢舊農膜回收利用的企業(yè),用以獎代補、貸款貼息等方式予以扶持,并依據國家和地方有關規(guī)定給予稅收減免、稅收返還和享受農用電價格等優(yōu)惠政策。

  四、建立健全相關法律,對地膜的生產、利用、銷售、廢舊地膜的回收環(huán)節(jié)做出明確規(guī)定。明確地膜生產企業(yè)的責任和處罰標準,對于生產、銷售厚度小于0.008毫米農用地膜的企業(yè),由政府質監(jiān)、工商等部門責令其停止生產、銷售,沒收違法生產、銷售的產品,并處一定的罰款;明確地膜使用者的責任和處罰標準,對在農田或者其它農業(yè)用地隨意棄置、掩埋或者焚燒廢舊農膜的,由農業(yè)行政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造成農業(yè)環(huán)境污染的,處一定數額的罰款。

作者:     責任編輯:張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