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是書香能致遠
著名書法家林陽的詩書情懷
詩書傳家詩言志,墨隨堂里墨隨心
林陽的書齋名為“墨隨堂”,出自他撰寫的一幅對聯(lián):“衣傍溪邊草,墨隨夢下花。”每有閑暇,林陽便進入“墨隨堂”,讀書,吟詩,讓筆墨在紙上飛舞,度過他最愜意、最自在的時光。書齋最醒目的地方,懸掛著一塊牌匾,楠木本色,石綠的篆字:“墨隨堂”。這是黃苗子先生在98歲高齡的時候,為林陽題寫的。黃苗子先生與林陽父親林鍇交情甚篤,所以黃苗子先生在牌匾上稱林陽為“賢世講”。這應該是老先生題寫的最后一塊牌匾。當林陽興致勃勃地從工廠取出剛剛制作完成的牌匾時,手機響了,傳來老人離世的消息。
林陽的書法作品,不僅限于承摹古人的詩詞警句,還通過書寫的內(nèi)容表達自己的心志,而格律詩言簡意賅,意味深長,最能與書法的形式完美契合,于是,我們便經(jīng)常看到林陽的書作中出現(xiàn)自己的律詩、絕句和對聯(lián)。如今,人到中年的他,格律詩也日益精進。
父親林鍇是中央文史館館員,出版過格律詩集《苔紋集》。年輕時,林陽喜歡寫新詩。父子倆經(jīng)常論詩,雖各執(zhí)己見,但相互尊重。隨著年齡的增長,閱歷的增加,林陽漸漸與父親趨同。
他寫格律詩,是在不知不覺中開始的。寫了幾首,自己覺得有模有樣了,抄錄出來給父親看,父親看后卻不置可否,說:“這是新詩,我不懂,沒法評價?!绷株栆苫螅骸拔覍懙氖歉衤稍娧?!”父親說:“格律詩不只是字數(shù)的要求,更要講究對仗、平仄,雖說是戴著鐐銬的舞蹈,但你不寫則罷,要寫就要講規(guī)則?!?/p>
林陽于是開始認真研習詩詞格律。對仗相對容易,畢竟有中文系扎實的底子,平仄特別是入聲、粘對等,感覺相對就難些了,普通話里沒有入聲,普通話四聲與平上去入的對應關系又是怎樣的呢?正迷惑的時候,恰逢春節(jié),林陽陪妻子去看望一位中學老師。老先生將多年的研究成果《對偶與對仗》,還有一個自己手寫歸納的入聲字表送給他,林陽如獲至寶。
那些日子的林陽,像《紅樓夢》中學詩的香菱一樣,進入癡迷狀態(tài)。很快,他便悟得其中奧妙,并將先前寫好的幾首詩嚴格按照詩詞格律進行改造。等與父親論詩的時候,他便將改好抄好的詩再一次呈上。父親表面不動聲色,但林陽知道父親心中暗暗稱奇,因為父親開始坐下來,幫他修改,與他認真討論格律詩的問題了。
京城西山大覺寺,是賞玉蘭品茗的絕佳去處,林陽自然不會錯過,并有詩紀之:
古寺依山染絳霞,
玉蘭樹下試新茶。
云移月出約相坐,
半局手談聽落花。
輕聲吟哦,格調(diào)清新而氣韻流動。
四十歲生日那里,三五好友小聚,酒酣耳熱之際,淺醉的林陽即興揮就一首五律:
每懷陶令念,晨起飲泉鮮。
足踏峰三百,臂揮浪九千。
有容心則大,不舍夢難全。
四十誰無惑?風中自悟禪。
是啊,圣人“四十不惑”,但作為常人,誰能無惑呢?
林陽愛山水,泰山、黃山、香山、青城山、雁蕩山、天目湖、月牙泉、三國赤壁、黃果樹瀑布……無不留下他的詩篇。江南,是林陽最愛去的地方,西湖美景,更是讓他流連忘返:
西湖東畔雨酥酥,
柳岸青青勝畫圖。
若問天堂何所在?
藕香深處蕩輕艫。
西湖細雨中的一曲輕唱,恍如世外……
中國文聯(lián)副主席、中央文史館常務副館長馮遠先生在欣賞林陽自書詩作時,最屬意《舊作荷一首》,欣然點評道:“‘翠色池塘點點霞’,以禿筆中鋒飽滿寫來,拙重樸厚;至‘亭亭玉立幾多花’,墨色略有收滯,字型因筆劃多變而略疏松放逸;而‘誰貪涼意開窗牖’,乃復筆蘸濃墨,亦碑亦草地筆筆送到,憨趣十足;第四句‘夜半香風入我家’則以簡拙樸茂的字型結(jié)體收尾,碑韻神氣俱現(xiàn),加之渴筆率意的落款,全篇虛實相間,疏密有致,左右照應,風格樸間寓奇、厚中見趣?!瘪T遠盛贊:“品其詩作背后的意涵,似令我見出一位志存高遠、有情有義、心胸通達的林陽。既有‘無山無水無花伴,有墨有詩有夢來’蹈勵自奮;也有‘最恨平生枷鎖困,偏偏甘愿作詩囚’‘韶光留苦樂,從此一征鴻’‘弘文固本開新境,人美美人再百年’的堅忍不移和曠達的求取精神?!?/p>
律詩講究對仗平仄,而詩興卻沒有規(guī)律,靈感總是突如其來。當身邊沒有紙筆時,林陽便用手機寫詩——會議的間隙,出差的途中,甚或行走在路上,談笑在餐桌上……隨時記錄詩句。寫好之后,就群發(fā)給愛詩的朋友。于是,應答者、喝彩者、批評者、修改者甚眾。每收到一條回復,他都欣欣然,或推敲,或交流,或再應和……一首小詩,常常能讓自己和朋友快樂三五天。還有朋友因為喜歡,把他的詩寫成書法作品寄還給他,或者干脆告知他一聲拿去發(fā)表,他就更加快樂。
現(xiàn)在,林陽的書法作品寫自己詩的居多。每當送給朋友,落款時蓋上“書本詩余”的印章,寫上“某某先生詩書兩正”的時候,他都非常欣悅。作為詩書畫三棲會員,一本裝幀簡約而精美、由袁行霈先生題寫書名的《林陽詩草百首》,由中華書局出版面世后,得到詩友一片喝彩……而淡然的林陽,又開始了新的筆耕。
墨隨堂里墨隨心。隨著“墨隨堂主”對理想的不斷追求,修為的不斷精進,我們有理由相信,墨隨堂里一定會開出更加瑰麗的墨花。
【人物檔案】
林陽,著名書法家。別署墨隨堂主人,1958年生于北京,1982年畢業(yè)于首都師范大學中文系?,F(xiàn)任中國美術出版總社總編輯,人民美術出版社總編輯,編審。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理事、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理事、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中華詩詞學會會員、民進中央開明書畫院副院長、北京民進書畫院院長。多次當選《神州》等雜志封面人物,傳略入編多部辭書。
長期從事美術圖書的編輯工作和出版社的管理工作,組織和擔綱多項國家重大美術出版工程。出版專著有《左編輯,右營銷》、《編輯視界》、《林陽詩草百首》、《北總布胡同32號——人民美術出版社的老藝術家們》(一、二)《筆墨隨心——林陽詩書作品集》、《君子之風——林陽書法作品集》。2015年在北京舉辦“筆墨隨心——林陽詩書作品展”。
自幼隨祖父習字,從少年始,在父親——著名書畫家林鍇的指導下研習書法篆刻藝術。擅長行草書,尤喜魏碑、黃道周《孝經(jīng)》、泰山經(jīng)石峪《金剛經(jīng)》、《西峽頌》、漢簡等。
林陽的書法,不求奇崛,而從平和中見性情趣味。在秉承傳統(tǒng)的基礎上,走出了自己的創(chuàng)新之路。他擅長行草,兼攻楷、隸、篆諸書體。他注重筆墨之美,強調(diào)構(gòu)思和布白,行筆較慢,喜歡宿墨色彩的變化。筆墨點畫,結(jié)字造型,章法布局,都是獨具匠心,美不勝收。特別是他書寫的詩詞草書,筆墨渾厚酣暢,結(jié)體平中藏奇,或避讓,或俯仰,左右映帶,上下顧盼,通篇氣貫神完,給人以“畫圖難足”的美學聯(lián)想及感受。他的書法既有傳統(tǒng)書體的嚴謹,又有黃道周的開張和隨性;既有魏碑的平直,也有漢簡的靈動;他的書法不過多強調(diào)筆的提摁,在行筆時講究藏鋒,有八大山人的圓潤,學者書家的內(nèi)斂。他以碑入草,追求字的不同結(jié)體和布局謀篇的新意,創(chuàng)造自己的獨特韻味,寫出自己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獨到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