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  加入收藏 手機版

參政議政平臺 郵箱登陸

當前位置: 首頁>會員風采>本周人物

越劇園里一紅梅

——記民進會員、中國戲劇梅花獎得主李曉旭

發(fā)布時間:2021-07-02     來源:民進江蘇省委會

放大

縮小

李曉旭(右)

  5月21日,南京市越劇團演員李曉旭憑借浸透著濃濃詩韻的越劇《鳳凰臺》李白一角,成功“摘梅”。

  回望歷史的旅程,在越劇舞臺上,李白常年是空白,直到2020年的某一天,《鳳凰臺》開了先河。對李曉旭來說,以越劇女小生來塑造唐代大詩人李白,可謂一次挑戰(zhàn),一次大考。但她有《烏衣巷》成功創(chuàng)作的經驗墊底,有著名越劇表演藝術家竺小招老師、著名昆劇表演藝術家石小梅老師的指導,有著名編劇、導演、作曲家、舞美設計師操刀,沒有絲毫的膽怯與不安。

  “金陵夜寂涼風發(fā),獨上高樓望吳越。白云映水搖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隨著悅耳悠揚的絲弦伴奏,一個瀟灑風流的李白展現(xiàn)在觀眾面前。李曉旭將青年李白放曠通達的心情外化為行云流水的臺步與飛揚的衣袂,大段的水袖身段,邊唱邊舞,出神入化。她還利用身腔的變化,從李白青年人生的意氣風發(fā)到垂垂老矣的看盡繁華,由唱腔與念白傳遞出詩人獨有的品性,見證了大唐的興衰成敗和李白的傳奇一生,將觀眾代入歷史的意境中去。她博采眾長,守正創(chuàng)新,果斷將受益于恩師石小梅昆劇身段及念白節(jié)奏的細微妙處,恰到好處地“嫁接”過來,成功地塑造了一個屬于自己的、全新的、獨一無二的李白。

  演出結束,燈光亮起來,觀眾站起來,掌聲響起來,鮮花送上來,贊語飄過來。團長:“天道酬勤,眾望所歸”;恩師:“意料之中,志在必得”;編?。骸胺撬獙?,換了別人,定會失落”;觀眾;“曉旭,過癮,過癮”。

  歷史,是一個在我們記憶中不斷回溯的長河,它會寄于我們對榮辱的價值堅守。誰曾想到,在2009年參加第二屆“越女爭鋒—越劇青年演員電視挑戰(zhàn)賽”上,她卻兩度被拒。此事告誡了她、刺激了她、激勵了她,知恥而后勇,從此下定決心,擇師學藝,苦練內功,深耕越劇。

  師恩如蘭 香沁心田

  美好的回憶包含在言語之中,折射出師恩的光輝;美好的回憶凝聚在關懷之中,散發(fā)出迷人的芬芳。

  李曉旭從小就與越劇結下了不解之緣,兩三歲時除了兒歌,哼的最多的就是“天下掉下個林妹妹”。1999年入愿考入江蘇省戲劇學校,對畢派藝術情有獨鐘,只是條件所限,只能聽著錄音機學唱,光錄音帶就不知壞了多少盤,“什么時候畢老師能當面指導我該多好呀”。 也許是老天爺聽到了她的祈禱,2006年12月18日,這是李曉旭一輩子都不會忘記的日子,由于自身條件較好,她有幸成了畢春芳老師的關門弟子。“好好唱,讓觀眾認可”,畢老師的叮囑成了她的座右銘。

  江蘇省戲劇學校的校刊上刊登的一張昆劇名家石小梅老師的照片給她留下了深刻印象,“總覺得石老師的那雙炯炯有神的大眼睛正看著我,想要對我說些什么”,于是曉旭成了石老師的小戲迷,經常跑劇場看她演出。2015年,南京市越劇界發(fā)生了一件大事,越劇新秀李曉旭拜師昆曲名家石小梅為師,開創(chuàng)了戲曲跨界交流的先河。曉旭欣喜地笑著說:“‘追星’追到最后,成了石老師的弟子,真開心”。受教于石老師,德藝雙收,有兩件事至今讓她記憶猶新。

  “記得在排練《烏衣巷》中一場戲時,由于這場戲腳底下動作比較復雜,對地毯的要求非常高,而團里排練緊張,一天三班,場次多了,地毯也漸漸踩松,我走臺時隨口埋怨了句:‘這地毯怎么松了?’誰知這話因耳麥而擴了出去。第二天劇組會上,老師嚴厲批評了我:學藝立德為先,每場戲都是集體創(chuàng)作,演員在舞臺上的精彩靠的是后臺的通力合作和強大支撐。地毯松了,可以禮貌地和舞美老師打招呼。這件事對我觸動很大?!?/p>

  “還有一次,我將石老師經典代表作《桃花扇》中的一折《驚悟》移植到越劇中來,客觀地講,越劇在一些地方規(guī)范性不及昆曲,石老師希望我一絲不茍。比如收扇這個動作,過去我很隨意,老師說我方法會影響人物形象,教我規(guī)范。此后,每當拿起折扇,便會觸景生情地想起老師的恩澤?!?/p>

  初心如金 咫尺匠心  

  從藝求索,苦樂雜陳。無數(shù)次的苦思、無數(shù)次的重復、無數(shù)次的破舊,無數(shù)次的驚喜,苦水、汗水、淚水交織,這便是曉旭走過的路。

  在校時上形體課,毯子課是懼怕的課,運動量大,腿上綁沙袋跑圓場,正是由于長時間的磨練,她打下了扎實的腳底功夫。進團后,李曉旭是有名的“拼命三郎”:孕期仍準時參加演出工作;為揣摩戲里人物的唱念、臺步、她可以大年初二赴外地求助導演;平時綁上護漆,穿著10公分左右的厚底高靴,套上厚厚的長袍,滿場跑,起碼圓場二十圈以上,并且做到前褶紋絲不動,扣褶漂移起來,有一種“水上飄”的效果。拜師畢春芳后,每周赴上海學習,那時沒有高鐵,常坐K字頭火車,有一次因學習投入,忘記了時間,到火車站時已無K字頭火車,天色已晚,很害怕,在好心人指點下,購買綠皮火車,晃悠4小時才到南京,已是半夜?!拔覐呐荦?zhí)椎窖菡圩討?、大戲、主演,一步一個腳印,從不敢松懈?!斌眯≌欣蠋熣f過:“最怕一個演員因滿足自己的天賦而不夠努力”,李曉旭并不是最有天賦的那個,但她是最勤奮、最刻苦的那個。

  她在《烏衣巷》中一人分飾王徽之、王獻之兩個角色,且都是古代士大夫形象,如何區(qū)分人物且能讓觀眾信服,是她要啃下的一塊硬骨頭。對此,她謙虛地說:“沒有什么秘訣啦,就兩個字‘用心’。首先是閱讀相關書籍,了解人物,《南京六朝文化》《世說新語》成了我的精神食糧,書不離手,時時相伴,漸漸人物入腦;接著在南京走街串巷,重溫他們走過的足跡;再是向編劇、導演、藝術指導請教,走進人物的內心世界,外化于形,內化于魂,慢慢勾勒出他們各自的形象:一個文質彬彬、溫潤如玉,一個狂放不羈、瀟灑豁達;最后巧妙地分別使用畢派和竺派唱腔來表達兩者迥然不同的性格?!?她精彩的演繹不僅讓戲迷沉醉其中,更有戲迷為此來到南京烏衣巷“打卡”。這出戲也為她捧回了第二座“白玉蘭”獎杯,成為南京首個“二度蘭”獲得者。

  李曉旭從藝數(shù)十載,獲獎頻頻,榮譽多多。她說:“得獎只是個新起點,作為一名戲曲人,感受到了一份堅持、堅定、堅守。這份榮譽應該屬于劇團所有人,屬于所有越劇演員,更屬于所有愛我們越劇的觀眾朋友們。這個獎對于我來說是鞭策,是一個動力。從此刻開始,我將以歸零的心態(tài)再出發(fā),真正成為越劇園里一紅梅,香飄萬里,永放光彩?!?/p>

  李曉旭藝術簡歷:

  1987年出生在宜興大塍李家橋。1994——1999年就讀于宜興市城北小學,1999年——2004年就讀于江蘇省戲劇學校,畢業(yè)后到南京市越劇團工作,成為小生演員。

  李曉旭是越劇“畢派”創(chuàng)始人畢春芳先生關門弟子,后來又拜昆曲表演藝術家石小梅先生為師,跨界學藝,博采眾長。

  李曉旭扮相俊美飄逸,臺風穩(wěn)健,表演瀟灑,尤其嗓音寬亮,收放自如,富于彈性變化,以聲塑形,以情動人,形成了鮮明的藝術風格,傳承、創(chuàng)造了一批栩栩如生的戲劇人物,如《鳳凰臺》之李白、《烏衣巷》之王徽之王獻之、《血手印》之林招得、《玉堂春》之王金龍、《唐伯虎點秋香》之唐伯虎等。

  李曉旭為人誠懇,才思敏捷,悟性高,勤奮好學,先后獲得江蘇省“青年文化人才”“紫金文化英才”“德藝雙馨文藝工作者”“最美文藝志愿者”,南京市“青年文化人才”“五個一批人才”“中青年拔尖人才”等榮譽稱號,并獲第26屆和29屆“上海白玉蘭”戲劇表演獎、第4屆江蘇省文華表演獎;第2屆和第3屆江蘇省紫金文化藝術節(jié)表演獎、第七屆南京市文學藝術獎、江蘇省舞臺藝術新人獎、浙江省“金蘭獎”(榜首)、CCTV越女爭鋒“十佳小生”、中國戲曲紅梅薈萃“金花”稱號等。

作者:丁榕     責任編輯:邵飛
Copyright 1996 - 2020 wodongm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中國民主促進會
免責聲明 | 聯(lián)系我們 | 網站地圖 | 主編信箱
京ICP備05026319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2017823